课程咨询:
15510480752时间:2025-10-28 作者:远舟
同学们,咱们说的塞罕坝红色教育基地,可不是随便一个参观地。它实打实是高校党组织、党员干部搞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课堂。大伙可能要问,它凭啥能当这个课堂?这就得从根上把它的本质说清楚。
第一,塞罕坝的“红色”,是理想信念的根
咱都知道,塞罕坝以前啥样?一片荒漠啊。现在呢?满眼林海。这变化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是一代代人硬守出来的。就像人民日报说的,那股子从无到有的劲,背后靠的啥?就是理想信念。高校党组织带党员干部去那,核心就是学这股子靠信念撑起来的劲。没这信念,荒漠变林海就是瞎想。这“红色”底色,就是这生动课堂的根本。

第二,高校党组织为啥偏选塞罕坝?有门道
咱搞思政教育,最忌讳啥?忌讳空洞、忌讳光说不练。理想信念这东西,你光在课堂上念书本,听的人没感觉,效果能好吗?塞罕坝就不一样了,它是活的例子啊!你看到的每一棵树,都是理想信念结出的果。党员干部到了那,一看一对比,心里能有触动。这种触动,比在课堂上听多少理论都管用。所以高校党组织选它,不是没道理的,它刚好填了书本教育的空。
第三,这“生动课堂”咋让信念落地?关键在体验
去塞罕坝学习,不是让大伙坐着听报告。是让你走一走当年人们种树的路,看一看那些老工具、老遗址。你想啊,党员干部亲身接触这些东西,那种打心底里的触动,是坐在教室里听不来的。这就是这课堂“生动”的地方——它把理想信念从抽象的词,变成了能摸得着、能感受得到的实在东西。高校党组织要的,就是这种能让信念落地的效果。
所以说,塞罕坝红色教育基地作为高校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课堂,它的意义不只是一次学习。它是要让咱们的党员干部从塞罕坝的变化里,真把理想信念装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这样的地方,咱们得重视,得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