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塞罕坝尚海纪念林:红色基因如何炼成新时代教育 "活教材"?

时间:2025-06-11      作者:崔老师

  一、从历史根脉看资源价值

  尚海纪念林作为塞罕坝精神的核心载体,其历史价值不仅在于树木的生长轨迹,更在于一代人用青春浇筑的信念印记。该纪念林是全国首个以"红色基因+生态传承"为主题的教育基地,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200批次。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为红色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实践场景。

  二、开发模式的创新探索

  开发工作需把握两个关键:一是将静态展示转化为动态体验。推出的"重走造林路"项目,通过实景还原1962年建场初期的生存环境,让学员在负重徒步中体会前辈的坚韧。二是构建"故事+科技"的叙事体系。例如运用AR技术复原王尚海带领团队开垦荒地的场景,使抽象的精神具象化。

  三、课程设计的实践逻辑

  课程设置应注重"三维融合":时间维度上串联1962年建场、1984年科研突破、2017年联合国表彰等里程碑事件;空间维度上涵盖纪念林核心区、实验林场、职工生活区等教学点;情感维度上通过"一封家书""一棵树的故事"等载体引发共鸣。提供的"五日沉浸式课程",正是这种设计理念的典型体现。

  四、长效运营的保障机制

  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四位一体"支撑体系:一是政策保障,依托河北省文旅厅对生态旅游的扶持政策;二是人才支撑,培养既懂林业又通教育的复合型讲解员;三是技术赋能,搭建数字化资源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四是市场拓展,开发"树龄认养""生态手账"等衍生产品。据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官网(http://www.xbpjygov.cn)数据,采用这种模式后,学员留存率提升37%。

  五、跨界融合的突破方向

  未来可尝试"红色+绿色"的双线叙事:一方面深化与林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将造林技术演进纳入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引入艺术创作元素,如组织学员参与《绿色长城》主题油画创作。西柏坡纪念馆近期推出的"生态诗歌采风"活动,就是文化跨界的成功案例。这种融合既保持了红色教育的严肃性,又增强了参与感。

  结语:让精神传承焕发时代光彩

  开发尚海纪念林资源,本质上是搭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通过场景化教学、系统化课程、市场化运营的协同推进,不仅能激活沉睡的红色记忆,更能培育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力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每棵树都成为会说话的教科书,让每个故事都化作前行的动力。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