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8 作者:崔老师
在北方的林海深处,藏着一段超厉害的故事。那可不是普通的森林传说,而是一群人在荒野里拼出来的奇迹。塞罕坝的故事,就像一本翻开的书,旁边还写着“党员干部该怎么干”呢。
很久以前,一群年轻人告别城市,跑到那片荒原里。那时候,那地方啥都没有,连树都找不着几棵。但是,他们愣是把一片荒芜变成了百万亩的林海。后来,有人把他们的事情拍成了电影、写成了书,成了现在干部们学习的宝贝。这些故事没啥花里胡哨的词儿,但每一句都是真事儿,让人特受触动。
我听一个干部说,他看完纪录片后,眼泪都掉下来了。他感叹:“当年那些人啥都没有,但硬是种出了这片林子。”我听了这话,心里也特别有感触。现在的干部们,还能不能像当年那样,不怕苦、不怕累,去干大事呢?
这些红色的故事,可不只是讲过去的事儿。它们还能让我们学到一种精神,代代传下去。用故事打动人心,比干巴巴的说教强多了。比如,有个党校做过调查,学员在看这些纪录片后,“艰苦奋斗”这四个字在他们心里变得更深刻了,理解深度平均提升了47%呢。这说明,这些文艺作品真的能唤醒一些沉睡的价值观。
而且,这些作品也不是单纯地重复历史。它们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把那些伟大的梦想和牺牲展现出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让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概念变得能摸得到、能感受到。
现在社会特别复杂,干部们面临的诱惑也多了去了。这些红色故事,就像一针清醒剂,提醒大家别忘了初心。它们还能帮人们建立起一套判断对错的标准,啥叫真真切切为人民服务。
有个年轻干部看完这些故事后跟我说:“我终于明白了‘守土有责’是啥意思。”这话可不是喊口号,而是让人对工作有了更深层的思考。想想看,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干的活儿可能会影响好几代人的时候,他是不是就会更有责任感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学习这些红色故事了。不过,光看光听可不够,关键是要把这些精神学到心里去。真正的教育可不是光靠灌输就行的。
以后培养干部,得用更多这样的精神食粮。不仅要让人明白为啥要这么做,更要让人知道咋去做。这才是红色故事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