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2 作者:远舟
在金色的九月,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组织高三藏族学生前往滨海城市秦皇岛,开展了一场为期四天的"海味"主题研学活动。这场跨越山海的研学之旅,不仅让来自高原的藏族学子近距离感受海洋文化,更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民族文化的交流。
第一天:奥运精神与海洋初体验
研学团队于清晨6:30出发,经过近8小时车程抵达秦皇岛。首站来到奥林匹克大道公园,学生们通过《百年奥运·中国足迹》现场教学,深入了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研学班主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31名学生分组活动时的纪律与安全。
傍晚时分,学生们入住集发梦想王国基地。基地特别收起了客房内的消费品和热水壶,安排工作人员夜间值班,严禁外卖订购,确保学生作息规律。首日晚餐菜单丰富多样,包含红烧肉、宫保鸡丁等八道热菜,兼顾了营养与口味的需求。
第二天:长城智慧与海洋探秘
研学第二天以"家国精神"为主题,学生们先后参观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和老龙头景区。《解码长城智慧·传承家国精神》和《入海石城·龙首探秘》两场现场教学,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军事智慧与民族精神。
下午的《深海探秘·未来海洋》课程在乐岛海洋王国进行,学生们通过互动体验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当日午餐特别准备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关城酸菜什锦"和"砂锅狮子头"等菜品,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也能品味当地饮食文化。
第三天:红色记忆与海上航行
第三天的研学活动从鸽子窝公园开始,《伟人足迹·红色记忆》课程通过实地探访,让学生们了解秦皇岛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地位。随后,学生们登上公主号游船,在《寻仙少年·向海而行》课程中体验海上航行,感受海洋的辽阔。
下午的新澳海底世界参观是本次研学的亮点之一。《蔚蓝星球·探秘海底生态密码》课程通过展示400多种海洋生物,让学生们直观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脆弱性。当日晚餐菜单特别增加了海鲜类菜品,让学生们全方位体验"海味"主题。
第四天:现代农业与研学总结
最后一天的研学活动在集发农业梦想王国进行,《农耕记忆·从集发看三农》课程通过现代农业展示,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午餐特别安排了"老北京果木烤鸭"和"新疆大盘鸡"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菜品,为研学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本次研学活动负责人表示:"我们特别注重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安全性,每个教学点都安排专人负责点名和安全管理,确保31名藏族学生能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拓展视野。"
参加研学的藏族学生扎西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也是第一次如此系统地学习海洋知识。四天的研学让我对海洋生态、历史文化有了全新认识,也激发了我对海洋科学的兴趣。"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院长指出:"组织藏族学生赴沿海城市研学,是我院促进民族交流、拓展学生视野的重要举措。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研学课程体系,让更多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走出高原,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此次研学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藏族学生的知识结构,也促进了汉藏文化交流,为培养具有广阔视野的少数民族人才探索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