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没人相信这片高原能种树。年均积雪七个月,地表温度能把胶鞋底烫开胶。

时间:2025-10-11      作者:远舟

塞罕坝林场不是教科书里的抽象模型,而是一块被风沙啃噬过的荒原,被一群穿胶鞋的党员硬生生改写命运。政治经济学常讲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可在这儿,反作用变成了 “先遣队”—— 党支部把树苗当武器,把信念当肥料,让沙地先长出精神,再长出森林。


没人相信这片高原能种树。年均积雪七个月,地表温度能把胶鞋底烫开胶。第一批上坝的党员把行李卷往地上一扔,说了句 “死了也要看树活”。这句话后来被写进林场的支部日志,成了最原始的 “生产资料”。政治经济学里的 “劳动力” 概念,在这儿被翻译成 “咬牙”。


林场党委把 “三会一课” 搬到风口,沙尘暴来了就暂停,风一停就接着读文件。文件内容与眼前这片秃山无关,却句句指向它。党员们发现,当他们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翻译成 “给后代留一片阴凉”,文件就落地了。沙地不缺阳光,缺的是把阳光存起来的方法。

8c3efb902b074d288502e955911369cb_th.png


树苗第一年成活率不到 8%。支部连夜开 “坝上夜校”,请来老农讲 “土脾气”,把 “群众路线” 翻译成 “跟沙子谈恋爱”。党员们把死了的苗一根根插回土里,像给战友立碑。第二年春天,那些枯枝突然冒芽,活过来的不是树,是 “生产关系”—— 人对土地的承诺开始生效。


政治经济学讲 “价值增殖”,塞罕坝的增殖公式是 “一棵树 = 三代人的氧气”。党委把这句话印在林场门票背面,游客看完林海再看这句话,突然明白门票钱不是买风景,是买债务 —— 对自然的欠债。这种债务意识让林场在 2000 年自发停伐,比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早两年。


现在看卫星图,塞罕坝像一块被绿色缝补的补丁。补丁边缘的村庄开始搞林下经济,党员带头养蘑菇、种药材。政治经济学里的 “剩余价值” 在这儿变成 “剩余树荫”—— 树荫下能长出的所有东西,都算党的分红。村民说:“以前风沙埋路,现在树荫埋存折。”


最顽固的经济学难题是 “外部性内部化”。塞罕坝的解法是 “把风沙当教员”。林场学校的孩子第一课不是认字,是认风向。他们从小知道,风从哪边来,债务就从哪边来。这种教育让 “绿色” 不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 —— 每代人都要重新种一遍自己的林子。


有人问:这片林子值多少钱?党委回答:“值一次重启。” 如果华北平原再次遭遇沙尘暴,塞罕坝就是重启键。这个答案不符合任何经济学模型,却符合政治经济学的终极问题 —— 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能让人类在灾难面前有尊严地活下去。

640 (7).png


沙地书记们现在开会不背文件,背风速。他们听得懂风,就像老渔民听得懂浪。政治经济学在这儿退到最原始的形态:人跟自然谈判,党当人质。谈判桌上没有 GDP,只有 “明年能不能少埋几座坟”。


塞罕坝的最后一个秘密藏在树根。科研组发现,这片人工林的根系正在穿透沙层,与地下古河道相连。这意味着树在替人类修复水循环,而水循环的修复速度,取决于党支部还能不能把 “为人民服务” 翻译成 “为地下水服务”。翻译对了,沙地会继续还债;翻译错了,林子会退回教科书。


政治经济学课本翻到最后一页,写着 “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解决”。塞罕坝没写答案,只写了一个注脚:当党员把树苗插进沙地的那一刻,矛盾开始松动。松动不是因为树活了多少,而是因为有人愿意先死。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