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塞罕坝精神:党员干部 5 种底色

时间:2025-10-14      作者:远舟

塞罕坝的清晨,雾从山脊滑下,像一条不肯落地的白练。你站在防火塔上,四野松涛翻滚,会突然明白:所谓精神底色,不是口号,而是脚下这片绿。


一、咬定青山:信念的硬度
1962 年,第一批上坝者把铁锹插进沙地,火星四溅。他们写下 “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回头”,字迹被风沙磨得只剩轮廓,却像钢印烙在后来者心里。信念不是豪言,是明知栽十棵死九棵,仍把第十一棵扶正的倔强。今天的党员干部,面对改革硬骨头,也得有这股 “锹把烫手也不松” 的硬气。


二、向沙要绿:创新的锐度
老技术员蹲在苗圃,把樟子松和油松枝条互接,像做一场没有麻醉的外科手术。三年后,杂交苗在零下四十度存活,沙丘第一次出现星星绿点。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火花,而是被逼到绝境时,用土办法劈出的生路。今天坐在办公室敲键盘的我们,若只会复制粘贴,怎对得起当年那群用体温给树苗捂霜的人?

020b8842503d4980b0425c2cf82ea0ff.png


三、一茬接一茬:坚守的韧度
防火瞭望员老刘,三十年里每天记录风速、湿度,本子摞起来比人高。有人问他烦不烦,他指着远处一片落叶松:“我退休那天,它们刚好成材。” 坚守不是日历翻页,是把重复的动作磨成刻度,直到时间认输。党员干部的 “长期主义”,说到底就是肯把冷板凳坐热。


四、把树当孩子:为民的温度
林场职工给孩子取名 “小林”“小松”,树和人一起长。谁家的树被风刮倒,全村人连夜扶绑,像给自家孩子接骨。绿色不是政绩,是子孙的饭碗。今天的政策制定者,若心里没有 “孩子将来喝哪里的水”,文件再厚也是废纸。


五、风沙里的干净:清廉的纯度
当年买树苗的钱用麻袋装,会计背着袋子徒步八十里,回来鞋底磨穿,一分不少。夜里睡在羊圈,身上盖的是麻袋片,嘴里嚼的是冰碴子,却没一个人动过公家一粒种子。清廉不是高线,是底线。今天的党员干部,若连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都做不到,凭什么让群众信你能带他们过好日子?


塞罕坝的绿,不是一夜染成,而是五种底色一层层叠出来的。站在新的坡头回望,你会发现:所谓奇迹,不过是普通人把普通事做到了极致。党员干部的精神底色,说到底就是 —— 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也配得上自己的誓言。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