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15510480752时间:2025-10-25 作者:远舟
同学们,咱们先聊塞罕坝——不只是聊那片林子,更要聊林子里的党建培训。这培训不是简单的“上课”,而是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怎么真提升?今天咱们就从实际出发,把这成果说透。
第一,思想认同得“扎深根”:别只停在“学过了”
咱们搞思政培训,最忌“走过场”。塞罕坝的做法好在哪?它没把理论当“天书”,而是跟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学的内容能用上,大家才愿意学。
更重要的是“认同”。以前有的同志觉得思政素质是“软指标”,学不学差不多。现在通过培训,他们明白了:思政素质是干事的“魂”,没有这个“魂”,工作就容易走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之前报道过,基层党建要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塞罕坝就是把“学”和“信”结合了。你想啊,不认同的东西,怎么可能真正用上?

第二,行动转化要“见真章”:不能光说不练
思政素质不是“嘴上功夫”,得看行动。塞罕坝的党员干部,培训后有个明显变化:遇到问题不躲了,承担责任主动了。这些变化不是装出来的,是培训效果的真实体现。
培训怎么做到的?它不搞“学归学、做归做”,而是让大家学完就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做事的过程中,理论就变成了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政素质就变成了能力。你说这思政素质提没提升,看这些行动不就清楚了?如果学完还是老一套,那这培训不就白搞了?
第三,长效传承要“续上力”:别成“一阵风”
党建培训最怕“一阵风”,学的时候热热闹闹,过阵子就忘了。塞罕坝的成果能巩固,关键在“传承”。党员干部思政素质提升了,不是自己的事,还要带动身边人。
老党员带着新党员,经验多的带着经验少的,把好的思想、好的做法传下去。整个党组织的凝聚力就上来了,工作的劲头也更足了。《人民日报》之前说过,基层党建的生命力在于长效性,塞罕坝就是抓住了“传承”这个点。你想啊,只有让好成果一直传下去,党建工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