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以塞罕坝为引,创新课程思政,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时间:2024-11-04      作者:

以塞罕坝为引,创新课程思政,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在教育的征程中,课程思政承载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而塞罕坝,这片由荒漠沙地蜕变成百万亩林海的神奇之地,为我们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课程思政吸引力感染力提供了宝贵的蓝本。在新时代,结合时代特点与学生需求持续创新,是让塞罕坝精神在课程思政中大放异彩的关键。


塞罕坝,半个多世纪的绿色传奇,是理想信念的生动实践。曾经,这里风沙肆虐,生态恶劣,似乎是大自然难以治愈的创伤。然而,塞罕坝人凭借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以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为指引,展开了一场可歌可泣的造林征程。这种精神是课程思政的一座富矿,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素材。


对于当代学生而言,时代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爆炸带来的价值冲击。塞罕坝精神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需要适应这一时代特点。从互联网思维出发,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现塞罕坝的变迁。比如,制作系列短视频,每个视频聚焦塞罕坝建设中的一个小故事,像第一代塞罕坝人在寒冬中艰难育苗的场景,或是在狂风沙暴中坚持植树的画面。这些生动的视觉呈现,能够突破传统说教式教育的局限,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碎片化的信息获取中,感受到塞罕坝精神的强大力量。


同时,当今学生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因此,在课程思政中融入塞罕坝精神,要注重实践与互动环节的设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塞罕坝造林项目,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工程师、工人、后勤保障人员等,在模拟过程中体会塞罕坝建设的艰辛与不易。此外,开展主题辩论会,围绕 “塞罕坝发展中的科技作用与人力作用哪个更关键” 等话题展开辩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塞罕坝成功的因素,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为了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还可以将塞罕坝精神与现代科技发展相结合。例如,在理工科课程中,讲解生态修复技术时,引入塞罕坝的造林技术和生态治理方法,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让学生明白,理想信念不仅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能转化为实际的科技应用,推动社会发展。在文科课程中,以塞罕坝为背景开展文学创作、历史研究等活动,从不同角度挖掘塞罕坝的文化价值,使学生在创作和研究中领悟塞罕坝人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崇高性。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需要将塞罕坝精神贯穿于课程思政的各个环节。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专门的塞罕坝精神专题课程,系统讲述塞罕坝的历史、发展和意义。同时,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巧妙渗透塞罕坝元素,如在管理学课程中,分析塞罕坝建设中的组织协调和资源管理经验;在心理学课程中,探讨塞罕坝人在长期艰苦环境中保持积极心态的心理机制。


此外,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力量。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深入理解塞罕坝精神,并能够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课堂。例如,组织教师到塞罕坝实地考察学习,与塞罕坝建设者交流,使教师在亲身体验中丰富教学素材,提升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总之,以塞罕坝为依托,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持续创新课程思政,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让塞罕坝精神在课程思政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激励年轻一代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