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以塞罕坝精神为翼,翱翔思政理论天空

时间:2025-02-05      作者:

以塞罕坝精神为翼,翱翔思政理论天空

在思政教育的广袤苍穹下,塞罕坝精神宛如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为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理论化提供强劲动力与鲜活素材。深入探索塞罕坝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融点,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意义非凡。

一、深挖经典,点亮理论之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犹如一座蕴藏无尽智慧的宝库,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石。在以塞罕坝精神为导向的思政课中,深度剖析经典著作内涵是关键所在。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剖析,揭示出其内在矛盾与剥削本质。将这一理论与塞罕坝建设者们打破传统思维,创新造林方法的实践相联系,能让学生清晰看到,在物质匮乏的艰苦年代,塞罕坝人如何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林业发展路径,从而深切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又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论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这与塞罕坝半个多世纪的造林护林实践紧密相连。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塞罕坝人是怎样遵循自然规律,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创造出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让学生明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使其更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二、紧跟前沿,注入时代活力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也是思政课教学内容保持先进性的源泉。塞罕坝精神所体现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与时俱进的品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要求高度契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突出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深入人心,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生态领域的生动体现。
在思政课教学中,把这些创新成果融入塞罕坝精神的讲述里,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例如,在讲述塞罕坝人植树造林的艰辛历程时,结合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阐述新时代中国如何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

三、立足 “两个结合”,筑牢信仰根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思政课教学内容建设的重要遵循。塞罕坝建设者们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塞罕坝恶劣的自然环境相结合,才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
同时,塞罕坝精神也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塞罕坝人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与传统文化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道酬勤” 等思想一脉相承。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探寻这些文化根源,让学生明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强大的实践指导力,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注重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的理论化,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深入挖掘经典、融入创新成果、坚持 “两个结合”,思政课将以更丰富、科学、先进的内容,为学生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让我们以塞罕坝精神为强大动力,在思政教育的征程中砥砺前行,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