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塞罕坝红色基因赋能绿色经济,文旅融合激活双赢新引擎

时间:2025-04-19      作者:培训基地崔老师

塞罕坝红色引擎:传承基因激活绿色经济,生态文旅书写双赢新篇章

导引
塞罕坝,这片曾因荒漠化而闻名的土地,在三代造林人接力守护下,不仅铸就了“绿色奇迹”,更依托深厚的红色底蕴,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如今,塞罕坝红色教育基地以生态为底色、红色为灵魂,将历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文旅融合中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增收的双向奔赴。


深挖红色记忆,筑牢文化根基
塞罕坝不仅是生态治理的典范,更是红色精神的沃土。林场深入挖掘塞罕坝建设过程中“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内涵,系统整理造林英雄事迹、珍贵历史档案,打造塞罕坝精神展览馆、红色文化长廊等教育阵地。通过复原历史场景、讲述真实故事,让“绿海中的红色记忆”可触摸、可感知,为文旅融合奠定文化根基。

文旅融合创新,激活经济动能
立足“红色+生态”双IP,塞罕坝构建多元化产业矩阵:推出“重走造林路”“沉浸式红色剧场”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在徒步造林遗址、参与模拟植树中感悟精神力量;开发“红色文创+森林康养”产品,将塞罕坝故事融入特色商品,打造森林疗愈、生态研学等新业态。数据显示,2024年基地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农特产品销售等产业链发展,实现年综合收益超5亿元。

生态与红色共振,书写可持续发展新篇
塞罕坝创新“生态反哺红色”模式,将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绿色收益投入红色资源保护,形成良性循环。例如,通过“森林碳汇+红色旅游”项目,游客可通过购买碳积分支持林场保护,同时解锁红色景点专属权益。这种模式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让红色基因在生态保护中焕发新生机。

科技赋能传播,扩大红色影响力
基地借力数字化浪潮,打造“红色云展馆”“VR红色课堂”,突破地域限制传播塞罕坝精神;联合高校、媒体开发红色主题纪录片、沉浸式剧本杀,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同时,通过“直播带货+红色故事”模式,将林场蜂蜜、有机果蔬等生态产品推向全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总结
从“黄沙蔽日”到“绿富同兴”,塞罕坝用实践证明:红色资源不是静态的历史符号,而是可以激活的“经济密码”。通过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塞罕坝正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塞罕坝模式”。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