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三代塞罕坝人用生命诠释的党建培训真谛

时间:2025-08-27      作者:春风的浪子

  三代塞罕坝人用生命诠释的党建培训真谛

  风沙掠过华北平原,卷起的不只是尘土,还有一段被时间反复擦拭却依旧闪光的记忆。塞罕坝,这个曾经寸草不生的高寒荒原,如今林海翻涌。它的底色不是绿色,而是红色 —— 三代人把党徽别在胸口,把根扎进冻土,把课堂搬到风口。党建培训的真谛,就藏在这片林海里。

  一、把 “为什么出发” 钉进骨头

  1962 年,第一批上坝的 369 人平均年龄不到 24 岁。他们领到的不是树苗,而是一张写着 “改变当地气候” 的牛皮纸。没有路、没有房、没有机械,只有零下四十摄氏度的冬天。党支部把第一次组织生活会开在雪地里,议题只有一个:我们为什么来?答案被刻在每个人的手背上 —— 冻裂的口子像一条条誓言。党建培训的第一步,是让信仰成为疼痛的坐标,而不是口号。

  二、把 “怎么坚持” 写进年轮

  树苗死了,再种;人倒了,再上。1977 年,连续干旱让刚成活的落叶松成片枯死。林场党委连夜开会,决定把 “失败” 写进培训教材。他们带着党员在枯树林里开现场会,用卷尺量树距、用温度计测地表,把每一次死亡解剖成数据。那一年,塞罕坝的党建课没有掌声,只有铁锹和泥土的摩擦声。后来,这片林子活下来的树,年轮里多了一圈红色 —— 那是党旗绑在树干上留下的痕迹。

t04934928c5aec549c8.jpg

  三、把 “向谁传承” 种进心里

  2010 年,第三代护林人接过望远镜。他们面对的不再是风沙,而是 “为什么要守” 的疑问。党委把课堂搬到望海楼,让老职工讲 “一棵树和一个人的关系”。76 岁的老党员蹲在树根旁,指着树皮上的裂纹说:“它疼过,所以站得直。” 年轻人听完,把无人机、卫星遥感这些新工具用得比谁都溜,但每天巡林前仍会摸一摸那棵老松树。党建培训的真谛,是让技术有温度,让信仰有年轮。

  四、把 “如何复制” 刻进制度

  塞罕坝的党建经验被提炼成 “三问三答”:一问初心,答以使命;二问困难,答以方法;三问未来,答以传承。这套模式被写入《全国林业系统党员教育大纲》,但没人把它当模板。因为真正的复制不是照搬,而是让每个地方找到自己的 “冻土层”。比如,西北某荒漠林场把 “三问” 改成 “三测”—— 测风速、测人心、测未来;东北某林区则把 “三答” 变成 “三歌”—— 唱给树、唱给雪、唱给下一代。

  五、把 “怎样升华” 留给时间

  2021 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 “地球卫士奖”。领奖台上,代表发言只有一句:“我们只是把党课上到了时间够得着的地方。” 这句话被刻在新落成的党员教育展馆门口。展馆里没有奖杯,只有三样东西:一把卷刃的锄头、一本被雪水泡过的党章、一张三代人的合影。党建培训的真谛,从来不是答案,而是让问题继续生长。

  风沙还会再来,林海也会继续扩张。三代塞罕坝人用生命诠释的党建培训真谛,说到底只有一句话:把信仰种进土里,让时间验证它会不会发芽。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