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塞罕坝红色教育:永不褪色的使命担当课

时间:2025-09-01      作者:春风的浪子

沙地变林海,不是神话,是一代代务林人用肩膀扛出来的。站在尚海纪念林前,风掠过松针,声音像翻书,书页里夹着 1962 年的风沙、1984 年的寒霜、2017 年的金色奖牌。你伸手触碰树皮,树脂黏在指尖,那股松脂味就是 “使命” 两个字最原始的注脚。


很多人以为红色教育只在展馆里,其实真正的教室在零下四十度的雪窝里。当年第一批上坝的大学生,睡的是马棚,喝的是雪水,写报告用桦树皮。没有口号,只有一把铁锹、一盏马灯,他们在黑暗里挖坑栽苗,坑挖得越深,心里的火越旺。今天的孩子问:为什么能坚持下来?答案藏在年轮里 —— 树每长一年,责任就高了一米。


塞罕坝精神研学课程最锋利的地方,是让人看见 “小我” 如何被 “大我” 磨亮。有人统计过,从一棵苗到万顷林,平均要经历三次旱死、两次冻伤、一次虫害。树如此,人亦如此。林场老职工回忆,1980 年那场大火,火线离宿舍只有三十米,他们先抢的不是行李,而是树苗。抢出来的不是木头,是后来整个华北的蓝天。那一刻,担当不再是文件里的词,而是喉咙里的烟味、睫毛上的灰。

18.jpeg

现在的研学路线设计得看似轻松:坐观光车、听讲解、拍合影。可只要离开柏油路,往沙地深处走三步,鞋里灌进的沙子就会提醒:当年没有车,只有脚;没有路,只有方向。沙粒磨破袜子,也磨掉娇气。孩子们突然安静,因为发现 “艰苦奋斗” 不是标语,是脚底的真实疼。


有人疑惑:一棵树的寿命能撑多久?塞罕坝给出的答案是 —— 比人长,比记忆长。2019 年,林场把第一批落叶松的松果做成纪念章,发给志愿者。松果轻得几乎没有重量,却压得人肩膀一沉。那重量叫 “代际传递”。你把它带回家,种在阳台的花盆里,三年后长出十厘米的小苗,那一刻,1962 年的风又吹到了 2024 年的窗台。


使命担当课不留作业,只留一个问题:如果这棵树是你,你愿意被种在哪里?有人选城市绿化带,有人选荒漠边缘,答案没有对错,但选荒漠的人,眼里有光。那光不是被点燃的,是被风吹亮的。


离开塞罕坝前,带队的老师会让所有人闭眼听风。风穿过松林,声音像极了一列绿皮火车,载着当年的年轻人、今天的我们、未来的孩子,一路向北,永不回头。睁开眼,看见的不是风景,是责任在枝桠间继续生长。


红色教育最怕褪色,而塞罕坝用四季轮换给颜色续杯。春有嫩芽,夏有浓荫,秋有金叶,冬有雪被,一年四刷,永不掉漆。你带走的不只是照片,还有鞋底沾着的泥、指缝里嵌着的松针、心里埋下的那句:担当,从不是过去时,永远是现在进行时。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