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红色文化润心田:塞罕坝模范人物赋能干部党性建设

时间:2025-05-17      作者:崔老师

5149cde8496-2687-4d6b-909a-2da50633a5ec.jpg

  红色基因传承中的精神坐标

  在河北北部的崇山峻岭间,塞罕坝这片土地孕育了跨越半个世纪的绿色传奇。三代务林人用青春和生命铸就的"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精神,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更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锤炼的生动教材。从第一代创业者王尚海带领团队在马蹄坑创下造林奇迹,到第三代守护者刘军夫妇在瞭望塔坚守防火重任,这些鲜活的模范人物事迹,构成了红色文化教育的独特资源。通过挖掘典型人物的精神内核,将塞罕坝故事转化为党性教育的实践样本,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

  模范示范的三重价值维度

  在塞罕坝红色文化体系中,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体现为价值引领、实践指导和精神激励三个层面。以"先锋树"王尚海为例,他放弃城市生活扎根荒原的故事,诠释了共产党员"听党指挥"的政治品格。这种精神特质通过口述史记录、纪念林参观等形式,转化为干部培训中的情景教学素材。第二代务林人李兴源三年攻关樟子松引种的技术攻坚历程,则展示了"钉钉子精神"的实践价值。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技术攻关小组"等载体,将模范人物的奋斗精神融入日常业务工作。这种立体化的示范体系,使抽象的党性要求具象化为可感知、可学习的行动标杆。

  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路径

  在党性教育实践中,塞罕坝红色文化探索出"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教学"的创新模式。通过重走马蹄坑造林路线、参与石质阳坡攻坚造林等实践课程,让学员在劳动体验中感悟"先治坡后治窝"的奋斗精神。在尚海纪念林开展入党誓词宣誓活动,将历史场景与现实教育有机融合。针对年轻干部群体,开发"林场日记""守林人手记"等新媒体学习素材,运用短视频、VR全景技术再现造林攻坚场景。这种多维度的教育设计,使模范人物的示范效应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党性教育的常态化浸润。

  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持续深化模范人物示范效应,需要建立系统化的制度保障。目前塞罕坝已形成"典型人物数据库+案例教学库+精神传承基地"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通过定期开展"先锋树评选""绿色勋章"等特色活动,将模范精神融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中,特别设置"三代务林人对话"互动展区,通过老中青三代人的经验传承,构建代际衔接的精神传承链。这种长效机制的构建,确保了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持续供给和示范效应的长效释放。

  时代价值的延伸与拓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塞罕坝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不断丰富。通过将生态治理经验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践指南,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创新,实现了精神传承与时代需求的有机统一。在数字化传播方面,运用"林场故事汇""绿色直播间"等新媒体矩阵,打造具有传播力的党性教育品牌。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使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突破地域限制,成为新时代党性教育的重要范式。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