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塞罕坝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精神从历史记忆转化为信仰力量

时间:2025-05-10      作者:崔老师

  塞罕坝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精神从历史记忆转化为信仰力量

  在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不仅是生态修复的典范,更是红色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塞罕坝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转化为直抵心灵的信仰之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和青年群体提供了鲜活的精神滋养。

  历史现场教学激活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

  塞罕坝干部培训基地通过“时空对话”“治沙工具复原体验”等12项情景教学项目,让学员身临其境感受60年代造林突击队的奋斗历程。例如,在模拟固沙作业中,学员需使用原始铁锹和柳条筐完成任务,这种身体力行的教学方式将“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的奋斗哲学转化为新时代的担当自觉。数据显示,近三年该基地已培养专业技术骨干2300余人,形成可复制的生态文明教育范式。

  科技赋能让红色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依托全国首个“生态修复技术实训中心”,基地构建了涵盖无人机巡林、智能滴灌系统调试等18个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学员在掌握现代林业技术的同时,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认知。例如,通过AR技术还原“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现场”的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在电子纪念墙上写下“致21世纪新青年的一封信”,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跨时空对话。

  党建引领推动红色教育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

  基地联合28家科研机构搭建“红色智库”,开发42个典型案例的党建创新课程库。通过“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责任林认领”等特色实践活动,将组织建设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近三年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7个,带动区域增收超1.2亿元。这种模式验证了红色教育不仅能够传承精神,还能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从“红色课堂”到“实践熔炉”的育人路径

  塞罕坝林场党委将每年8月定为精神宣传月,通过巡回宣讲、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例如,尚海纪念林的党日活动和党员宣誓仪式,让年轻护林人深刻理解“接过前辈旗帜”的责任。数据显示,林场标准化营林区建设工程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使一线人员幸福指数提升40%,进一步巩固了红色教育的实践根基。

  红色精神的代际传递与创新发展

  通过“重走赶考路”“红色剧本杀”等创新形式,塞罕坝教育基地实现了红色资源向“青春流量”的转化。例如,在塔元庄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中,青少年通过参与基层治理,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早年扎根基层的为民情怀。这种教育模式覆盖超10万人次,验证了红色精神在新时代青年中的强大感染力。

  从“绿色长城”到“信仰高地”,塞罕坝红色教育基地的成功实践表明:当理论说教转化为身体记忆,当历史现场延伸为党建课堂,党员干部就能在生态修复的年轮里读懂初心,从治沙造林的轨迹中坚定信仰。这种精神传承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动力源泉,更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了强劲动能。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