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2 作者:崔老师
塞罕坝精神育英才:锻造新时代基层骨干的"三得"密码
塞罕坝教育基地通过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与能力培养体系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了基层人才培养的"三得"模式(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这种精神传承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特色教育路径,正在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输送大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骨干力量。
一、精神铸魂:塞罕坝基因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塞罕坝教育基地将三代务林人创造的生态奇迹转化为生动教材,开发了"林场旧址现场教学+老职工口述历史+青年干部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据教育基地2024年度报告显示,通过这种沉浸式教育,学员对基层工作的认同度提升37%,职业稳定性提高28%。
二、能力筑基:构建"三得"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教育基地创新设计了"政治素养+专业技能+群众工作"的能力模型,其中特别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在2023-2024年培养的学员中,有86%能够在入职半年内独立承担重点工作,较传统培养模式提升近一倍(来源:基层人才培养效果评估报告)。
三、实践育人:打造"精神-能力-岗位"转化通道
教育基地与全国127个乡村振兴重点县建立定向培养机制,实施"3个月集中培训+6个月岗位实训+3年跟踪培养"的育才计划。数据显示,经过完整培养周期的学员,5年留任率达到91%,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塞罕坝教育基地的成功实践证明,精神传承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破解基层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的难题。这种培养模式不仅传承了宝贵的塞罕坝精神,更创新了新时代基层人才培养的方法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