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17713145404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塞罕坝精神如何赋能国企干部培训?解锁绿色发展的时代密码

时间:2025-05-20      作者:崔老师

ca36d1e6-1a63-4888-a65d-f28dd7401095.jpg

  塞罕坝精神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蕴含着“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近年来,在国有企业干部培训中展现出独特价值,成为激发干部责任担当、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动力。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将塞罕坝精神转化为国企干部培训的培育动力,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以塞罕坝精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塞罕坝精神的核心在于“牢记使命”,这与国企干部培训中强化政治意识、锤炼党性的目标高度契合。在培训实践中,通过组织干部参观塞罕坝展览馆、学习三代务林人坚守岗位的事迹,能够直观感受“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的奋斗历程。这种沉浸式教育使干部深刻认识到,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在复杂环境中找准方向。例如,在干部培训中引入“功勋树”实地教学环节,通过讲述1961年刘琨发现落叶松的故事,引导学员理解“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的信念力量。

  二、以艰苦创业精神锻造实干能力

  塞罕坝人“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的创业史,为国企干部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教材。在培训中,可设置“模拟荒漠造林”“极端环境生存挑战”等实训课程,让干部体验当年的艰难困苦。例如在干部培训中设计“荒漠植树”实操项目,要求学员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选址、育苗、栽种全流程,通过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考验,培养攻坚克难的韧劲。这种培训方式不仅强化了干部的吃苦精神,更提升了他们在资源有限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绿色发展思维引领创新实践

  塞罕坝精神的当代价值在于“绿色发展”,这为国企干部开拓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培训中可通过案例分析,剖析塞罕坝从“单纯造林”到“生态旅游、碳汇交易”多元化发展的转型路径。某地方国资委在培训中引入“生态价值实现”课题研讨,要求学员结合本单位实际,设计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方案。这种思维训练促使干部跳出传统模式,探索生态与产业融合的新路径。

  在实践层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通过“两山论”实践项目,将塞罕坝经验与本地资源禀赋结合,培育出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新产业。数据显示,该集团森林覆盖率从2020年的81%提升至2024年的85%,生态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3%。这一成果印证了绿色发展思维对国企转型升级的现实意义。

  四、以长效机制巩固培训成效

  将塞罕坝精神内化为干部素质,需建立系统化培训机制。建议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将精神教育纳入干部晋升考核体系,如将生态保护实践经历作为晋升重要指标;二是构建“理论+实践+反思”闭环课程,例如安排学员在培训后撰写《塞罕坝精神实践报告》;三是搭建干部交流平台,定期举办“绿色创新案例分享会”。

  塞罕坝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课题。通过将这一精神深度融入国企培训体系,不仅能培养出一批“能吃苦、肯奋斗、敢创新”的新时代干部,更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未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化实践,塞罕坝精神必将在更多领域绽放光芒。

课程咨询
老师在线

课程咨询

15510480752

行程咨询

17713145404


老师微信
塞罕坝干部培训学院

TOP